中華佛教居士會
進階查詢
  • 查詢關鍵字(限10字內):
  • 日期區間:
    Calendar
  • 至:
    Calendar
  • 送出
您的位置:首頁 > 相關活動 > 世界佛教企業論壇論文輯
世界佛教企業論壇論文輯
論文:佛法是超越時空的企業管理寶典--卓元信
2015-09-18


佛法是超越時空的企業管理寶典
卓元信
磐峰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摘要:
    佛法是出世間法,也是世間法;佛法是「時」超三世,「空」越三界,以「人」為本的覺世寶典,必可與企業結合,以增長其效益。可謂「放諸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僧團與企業雖是不同型態的組合,但都要藉由管理,使上下連繫,部門協調,以發揮運作功能。現在以集團方式經營的大企業,組織更加複雜,管理更需人性化、合理化。本文以佛教修持法門及經典中所蘊含的智慧,提供企業經營者圓滿的啟示,得以創業順利,成長壯大,達到永續經營。茲列述十項,加以說明,謹供企業同道參考:一、以佛法「因緣觀」掌握企業經營契機;二、以佛法「慈悲與智慧」作為企業管理準則;三、以佛法「忍辱與精進」磨練企業經營智慧;四、以佛法「戒定慧」開創企業發展新局;五、以佛法「四攝法」凝聚企業員工向心力;六、以佛法「無分別心」公正考評企業員工;七、以佛法「六和敬」活絡企業內外人際關係;八、以佛法「止觀雙運」培養企業管理決策的能力;九、 以佛法「空性智慧」化解企業危機;十、以「普賢十大願」成就企業的永續經營。

關鍵詞:佛法, 六波羅蜜,空性,普賢十大願
 
壹、前言          
    佛法是道、是真理;道貫古今,理遍十方。佛法能否通達當今的企業經營?答案是肯定的。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領導上千人的僧團,其僧伽制度沿用至今。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當今佛光山創辦人星雲大師,常以「有佛法就有辦法」勉勵其四眾弟子;其道場分佈全國,遍及世界。足知佛法通達世法,處處可見。僧團與企業雖是不同型態的組合,但都要藉由管理,使上下連繫,部門協調,以發揮運作功能。現在以集團方式經營的大企業,組織更加複雜,管理更需人性化、合理化。佛法是「時」超三世,「空」越三界,以「人」為本的覺世寶典,必可與企業結合,以增長其效益。本文擬以佛教修持法門及經典中所蘊含的智慧,提供企業經營者圓滿的啟示,得以創業順利,成長壯大,達到永續經營。
 
貳、佛法在企業經營的運用
一、以佛法「因緣觀」掌握企業經營契機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地是種,緣是耕耘,生滅是果。企業創始人應具觀機智慧,選擇前瞻性行業,運用專長,籌措資金,體察因緣,作為創業的開始。企業是以人為中心的組織,人才為先,知人善任,人盡其才,企業才能壯大。一流的企業與一流的人才是互為因果的;人性化的管理是善緣。佛法教我們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轉一個念,就能化煩惱為菩提。因此善觀因緣,深悟因果,才能立下百年基業。
 
二、以佛法「慈悲與智慧」作為企業管理準則
    管理是一種藝術,慈悲與智慧可作管理者心中的準則,二者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為達經營績效,缺一不可。制定制度需要智慧,執行制度,以人為本,需要慈悲,如此才能留住人才,發揮團隊精神。經營企業有如修行,需要腳踏實地,但人際互動,則要多點感性;心量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當大環境不利時,全體同仁要共同面對,克服難關。悲智雙運的方法,對事多用理性,對人多寄同情。悲智圓融才能打造「優質服務與精良品質」的企業形象。
 
三、以佛法「忍辱與精進」磨練企業經營智慧
    六波羅密中的「忍辱」,指心能安住,耐心對人,傾聽心聲;作事有恆心、有毅力,看得破也要忍得過;心浮氣躁反而敗事有餘,不如暫將心安住,做到俗語所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六波羅密中「精進」就是要敬業與專業,同時作時間管理的達人;市場生態無時不在改變,管理者應以身作則,隨時要學習吸收新知,以適應時代潮流而調整企業發展的方向。綜觀古今經營之神,沒有一位不是從忍辱精進中,磨練出企業經營的智慧。
   
四、以佛法「戒定慧」開創企業發展新局
    戒、定、慧三學是佛法的中心,因戒得定,因定發慧。企業的成長有賴研究與發展,而研究發展需要靈感;心中平靜,才是靈光乍現的時刻。持戒的禪修,才可達到心靈及智慧的昇華。企業經營者應先將自己的「身、口、意」修持好;要正人就要先正己。《六祖壇經》中以般若、佛性觀點,將「三皈依」解釋為皈依「自性三寶」:「覺」、「正」、「淨」。自身達到「覺、正、淨」,才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五、以佛法「四攝法」凝聚企業員工的向心力
    四攝法是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以此四種方便法門攝受眾生,使一切眾生歡喜接受教化,進而信樂佛法,捨妄歸真,入佛智海。企業經營者可善用此四攝,行財布施、法布施及無畏布施,平日對同仁多予獎勵,讓員工體認企業的精神,對上司敬而不畏。欣賞與讚美員工優點;上下打成一片,營造愉快的工作氣氛,讓整個企業融洽和諧。行四攝法的同時,內必以四無量心為根本,以無盡的「慈、悲、喜、捨」心,運用善巧方便,激勵員工,利樂有情,同行善道。
 
六、以佛法「無分別心」公正考評企業員工
    佛法教人怨親平等,待人接物不可「二元對立」,成見在先。企業經營者要「無分別心」善待同仁。用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於人與事,常反躬自問,是否阿賴耶識習氣種子起現行,以「遍計所執」做判斷?因此,管理者除了應具備充分專業素養,更須要能「識人、用人、教人」。公平考核員工績效,擇優擢升,暢通人事,以達授權分工,使每一階層的管理者,都具備工作範圍內的管理能力,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
 
七、以佛法「六和敬」活絡企業內外人際關係
    「六和敬」是「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企業管理若能以「和為貴」,工作環境當可一團和氣,比一味推行認證考核,更具工作效率。如現今企業所推行的各種「國際標準組織ISO」認證,成效關鍵還是在人和。企業是一個群體合作、創造利潤的組合;管理者以「利潤分享」的理念與實施為前導;對內營造同事間「身、口、意、見解、紀律」的和諧,對外則是「常當眾生不請之友」,廣結善緣,創造企業光明的形象。
 
八、以佛法「止觀雙運」培養企業管理決策的能力 
    禪宗祖師教導弟子修行,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所謂「正念分明,活在當下」。證嚴法師為讓我們更清楚了解,他說:「開門時心在手上,走路時心在腳上,說話時心在口上。」換言之,就是用此方法培養員工在工作中,把注意力專注在每一件事上,一心不二用,除增加工作效率,又能避免疏忽造成意外。當心的注意力增長,「覺知」的能力也隨著敏銳,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也能入微。「覺知與觀照」也是面臨緊急狀況時,管理者能當機立斷,下最佳決策的助力。
 
九、以佛法「空性智慧」化解企業危機
    佛法強調「緣起性空」,教人「觀緣起,悟性空;依性空,了緣起」。一切有為法,皆是因緣和合,故性空;因緣瞬息萬變,故無常。無常造成危機意識,但處理得當,也是轉機。觀照無常變化的源頭,掌握其轉變的契機,即是見到「空性」的人。經濟不景氣,對企業而言是危機,也是建廠成本便宜的時機,可以掌握低成本的時機,用來擴建新廠或更新設備,是企業轉型或提升競爭力的轉機。「無常」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企業經營者,面對各種局勢的變化,若能從佛法中學會觀其「緣起」,並累積實務經驗,理悟事修,相得益彰,開發「空性」智慧,則危機就是轉機。
 
十、以「普賢十大願」成就企業的永續經營
    「永續經營」是企業最高的目標,如此才能利益大眾。企業經營者秉持「普賢十大願」,當可奠立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礎。一者「禮敬諸佛」,對待員工、廠商、同業、都應以禮相待,正如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不論善人惡人,都待之以恭敬心。但只對善人善法才廣加讚歎,以免助長不良風氣,破壞企業的倫理與道德。三者「廣修供養」,企業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利益也應回饋社會。四者「懺悔業障」,企業是良心的事業,而非企圖心的造惡業,害人又害己。五者「隨喜功德」,在競爭的同業中,學習他人的長處,迎頭趕上,不要謠言中傷,有損「商道」。六者「請轉法輪」,管理者要經驗傳承,資深管理人員,將經驗傳授給新進同事,薪火相傳,管理與生產技術才不會發生斷層的現象。七者「請佛住世」,世代相傳不一定是子女,以傳賢為優先考量。八者「常隨佛學」,佛學是經是道,常隨善知識,聽聞佛法,播下菩提種子,以經營企業行佛行事業。九者「恆順眾生」,企業提供的服務與產品,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社會大眾的利益。十者「普皆回向」,企業有成就,不居己功,感恩國家社會與大眾的護持,廣行布施,將盈餘回饋社會。
 
參、結論
    一個企業體從創立、成長到營運上軌道,管理者與全體同仁所投入的心血與艱辛,不是局外人所能了解,若要不執著實在不容易。佛行企業家必須跳脫出「人我執、法我執」的束縛,才能夠開擴心胸,廣大視野,兼顧世出世間,進趣菩薩道。佛法教行者觀一切有為法「緣起性空」,故企業亦如古大德所說:「建水月道場,作空花佛事。」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但為度眾生故,仍不得不觀看緣起;大興企業兢兢業業。
    大乘行者的胸懷,是「空有不二」;在家居士行菩薩道,應依佛陀在《維摩詰所說經˙菩薩行品》中所說:「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以智慧無止盡地修有為法(智不住三有),故不盡有為是大悲;修學空而不證入空(悲不入涅槃),故不住無為是大智。悲智雙運的管理,就是最圓滿的管理原則,也印證佛法是跨越時空的最佳企業管理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