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教居士會
進階查詢
  • 查詢關鍵字(限10字內):
  • 日期區間:
    Calendar
  • 至:
    Calendar
  • 送出
您的位置:首頁 > 相關活動 > 世界佛教企業論壇論文輯
世界佛教企業論壇論文輯
論文:佛法本質對企業經營的啟示--王受榮
2015-09-18


佛法本質對企業經營的啟示
王受榮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館長
本文摘要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必須與生活結合,期能「心心作佛」,「處處證真」。企業是現代社會生活中重要的一環,是眾緣匯聚而繁榮共生的和合體;佛法當可與之結合,以開顯其啟示,令企業經營者得以發揮慈悲喜捨大乘精神,將經營成果分享員工,回饋社會。本文僅粗略以心法、覺法、緣起法、實證法、不二法五者,分述佛法本質;再與之相應,指出對企業的五種啟示:凝聚企業團隊的向心力、培養企業經營的敏銳度、發展企業決策的精確性、成就企業目標的實踐力、涵泳企業倫理的慈悲力。歸言之,佛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深悟之者,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重重無盡,源源不絶,無入而不自得也。
 
關鍵詞:心法、覺法、緣起法、實證法、不二法。
 
 
壹、前言 
    六祖惠能在《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顯示佛法不可與時空脫節,必須與生活結合;應從世間的人、事、物去觀察、了解、體悟。華嚴宗清涼大師《心要法門》也提到:「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證真,無一塵而非佛國。」亦重視佛法落實於生活,心中念念提起覺性,處處體證事相真義,則無時無處不是覺悟境地。正如禪宗悟道語:「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華,無非般若。」顯見佛法的普世價值,可應用於世間的任何領域。     
    企業是現代社會各種經濟活動的主體。企業是個人或團體為追求利潤,提供商品,以滿足社會大眾需求的組織。企業能否永續經營,關鍵不離經營者覺性、員工向心與社會認同。古云:「原來佛法無多子,只在平常日用中。」佛法既有其普世價值,對企業當有所啟示,因企業不離生活,生活不離佛法。 
    佛法浩瀚無邊,企業經緯萬端;本文既非對佛法本質作學術探討,也非對企業經營作專業分析,而是把佛法界定為令人覺悟的方法;把企業看成是追求有益人類生存目標的團體組織;擬以比較常識性、世俗化的觀點,把佛法放置於生活中作實際體認,來探討佛法本質對企業經營的啟示。 
 
貳、佛法的本質 
    佛陀一代時教,不論空有、無常、因果、中道、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二字。由此可知,佛法的本質,基本上起於因緣。一切聖賢教人體悟事理的方法,大多不出因緣的掌握。為了知緣起,需依靠覺察;能覺察者,本乎心性;而覺察所知,必訴諸實證;其實證終極,不出空性。以下試將佛法本質,略依心法、覺法、緣起法、實證法、不二法五方面,敘述其對企業經營的啟示。  
 
一、佛法是心法
    (一)《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二)傅大士在《心王銘》說:「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又說:「離心非佛,離佛非心。」 
    (三)《淨名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四)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 
 
二、佛法是覺法
    (一)佛者,覺也。覺者,悟也。佛法是教人覺悟的方法;目的在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成就佛道。
    (二)依惠能大師的看法,佛法是一種「世間覺」,目的則是「覓菩提」。
  《圓覺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三)《楞嚴經》云:「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圓妙。」一念不覺而有無明。
    覺可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或分本覺、始覺、究竟覺。
 
三、佛法是緣起法
    (一)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證悟成佛,所證悟的便是這個宇宙人生的道理──緣起性空。
    (二)緣起性空是佛陀的發現,而非發明。不論是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或六大緣起,所言皆不出緣起性空。
    (三)《雜阿含經》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四)古德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四、佛法是實證法
    (一)成佛不是想像,證悟亦非空談;經論所說,大多是佛菩薩實修實證的歷程。聲聞依四聖諦,緣覺依十二因緣,菩薩依六波羅密乃至十波羅密,皆可次第而修,以至成佛。利根者可頓悟成佛。
    (二)成佛有一定的位次,如五位行法:資糧位 、加行位、通達位(見道位)、修習位(修道位)、無學位(究竟位)及《華嚴經》成佛五十二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三)亦有獨特證悟的圓通法門,如《楞嚴經》二十五圓通。
 
五、佛法是不二法                           
    (一)不二法,語出《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不二法門,離言絕相,不可言詮,唯「聖默然」。意即〈佛國品〉所言:「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二)《中論》云:「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三)《楞嚴經》云:「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參、佛法對企業經營的啟示 
    佛法強調覺性,重視心法,覺悟者必有其靈明之心。以靈明之心,所具敏銳覺性,則面對境界,必能覺察緣起;既掌握緣起,必可證驗見地。心性「遍現具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所謂「一念三千,三千一念」、「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意即李長者《合論》之「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於當念。」學佛可以令人舉一反三 ,聞一知十,甚而一聞千悟。若能依清涼大師所言「心心作佛」,必可「處處證真」,則佛法的任何一法,無時無處不可活用於企業中,可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謹依上述五項本質,相應略述五種啟示如下: 
 
一、凝聚企業團隊的向心力
  依「佛法是心法」言,一位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既了知「萬法唯心」,應能透析人性,結合社會需求,兼顧社會責任,發揮領導才能,了達員工心向,善用組織氛圍,激發企業團隊向心力,使組織與人力作有效運作,促成勞資雙贏,以達成最高的生產效益。   
 
二、培養企業經營的敏銳度
  依「佛法是覺法」言,佛法可以培養個人體悟事理的覺性,能令人覺知世出世法中的一切現象,並作最深入的覺察。一位深具覺性的企業經營者,對影響企業發展的任何時空因素,不論人、事、時、地、物,都會有敏銳的覺析,精準掌握,洞燭先機,出奇制勝。
 
三、發展企業決策的精確性
  依「佛法是緣起法」言,佛法教人善觀緣起,了知一切事相變化,無非緣起。然而世間時空之中,因緣無數,變化無窮,一位善知因緣起伏聚散的企業經營者,對於影響企業經營的因素,應是洞見觀瞻,瞭若指掌,隨時皆可當機立斷,為企業作出最精準的決策。
 
四、成就企業目標的實踐力
  依「佛法是實證法」言,成佛是證驗,不是虛擬;在佛法實踐中,是有方法、有步驟的;而方法、步驟本乎深觀緣起。一位了知企業生態的經營者,既能掌握變化因緣,作出精確企業決策,則應可從決策中,針對主客觀因素,脗合組織步調,規劃出具體執行步驟,以圓滿實踐企業目標。
 
五、涵泳企業倫理的慈悲力
依「佛法是不二法」言,體知世間法佛法不二,當可證入空性,以定慧等持,悲智雙運,破我法二執,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此者,一位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應能發揮「民胞物與,仁民愛物」的胸懷,不僅對員工有同體的慈悲力,而且對社會亦能善盡企業責任。
 
肆、結語
 
綜觀上述佛法本質與企業啟示,實不出佛法的體、相、用。五項本質中,以心法為「體」;以覺性、緣起、實證、不二四者是「相」;而五種企業啟示則是「用」。
其實體、相、用是一如的,依體、示相、起用。進而言之,五項本質與五個啟示,也是各自相融為一的,一而五,五而一,所謂光光相照,燈燈互攝。如永嘉大師所云:「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華嚴經》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古德所說「識得一,萬事畢」、「漚生漚滅還為水,雲去雲來不離空」。一位企業經營者若能深悟此理,當能以智慧力擘劃出成功的企業,亦可以慈悲心豐富其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