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教居士會
進階查詢
  • 查詢關鍵字(限10字內):
  • 日期區間:
    Calendar
  • 至:
    Calendar
  • 送出
您的位置:首頁 > 相關活動 > 世界佛教企業論壇論文輯
世界佛教企業論壇論文輯
主題演說:佛教與企業經營企業責任三法一諦--鄭振煌
2015-09-18


佛教與企業經營、企業責任三法一諦
鄭振煌
中華維鬘學會理事長、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
淨覺僧伽大學大乘研究所所長
 
    尊敬的主持人、諸山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貴賓:早安!
    很榮幸受邀發表主題演說,題目是「佛教與企業經營、企業責任三法一諦」。
    首先,我想提出二個與此次「佛教企業論壇」有關的問題:第一,在家人經營企業以牟利為目的,也能夠像出家人一樣了生死嗎?第二,現代的企業,能夠與傳統的佛教連結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佛教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先探討第一個問題,在家人能修行成就嗎?
    請把時空拉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根據南傳巴利《中部經.第一集》,即漢傳《雜阿含.第964經》,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優婆塞,乃有眾多優婆塞修諸梵行,於此法、律斷五下分結(欲貪、瞋恚、有身見、戒禁取見、疑。相對的,五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掉舉、慢、無明),得成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不但一、二、三優婆夷,乃至五百,乃有眾多優婆夷於此法、律斷五下分結,於彼化生,得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眾多優婆塞居家妻子,香華嚴飾,畜養奴婢,於此法、律斷三結,貪恚癡薄,得斯陀含,一往一來,究竟苦邊。」「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眾多優婆夷在於居家,畜養男女,服習五欲,華香嚴飾,於此法、律三結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佛很肯定的說:過著正常家庭生活的人(包括士農工商),都能夠很成功地實行佛的教誡,證入涅槃。
    又據南傳巴利《長部經.第31經》,即漢傳《長阿含.第二分善生經第十二》載,佛告善生童子禮拜六方即東方父母、南方師長、西方妻兒、北方親友鄰居、下方奴隸傭工、上方宗教信徒。上述六類家庭和社會份子的人際關係,包括夫妻之愛、勞資關係在內,都是神聖的、宗教性的、值得尊敬的。李炳南老居士法語:「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處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
    佛陀是否只講斷欲而不顧社會和經濟利益?絕不。佛陀強調:要眾生離苦得樂,先決條件是物質生活舒適、社會環境良好,即使出家眾閉關禪修,還是需要最低程度的物質環境,所謂福德資糧具足,暇滿人生方得學道。
    南傳巴利《長部經.第26經》,即漢傳《長阿含.第二分轉輪聖王修行經第二》載,佛說:「國有孤老,當拯給之;貧窮困劣,有來取者,慎勿違逆。」又說:「有貧窮已始有劫盜,有劫盜已始有兵杖,有兵杖已始有殺害,有殺害已則顏色憔悴,壽命短促。…彼有苦者,便生邪婬、貪取之心,多設方便,圖謀他物。是時,眾生貧窮劫盜,兵杖殺害,轉轉滋甚,人命轉減,…彼眾生以貧窮故便行劫盜,以劫盜故便有刀兵,以刀兵故便有殺害,以殺害故便有貪取、邪婬,以貪取、邪婬故便有妄語,有妄語故其壽轉減,…便有口三惡行始出于世,一者兩舌,二者惡口,三者綺語,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眾生復有三惡行起,一者非法婬,二者非法貪,三者邪見,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汝等當勤修善行,以修善行,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猶如諸王順行轉輪聖王舊法,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
    佛陀深知:貧窮是一切非義與罪行的根源,舉凡偷盜、妄語、暴行、憎恚、殘酷等,皆由貧窮而生。佛倡議要為農人提供稻穀種子和農具,為商賈提供資金,對雇工給予適當工資。
    南傳巴利《增支部經》,即漢傳《雜阿含經卷四.九一》載,佛告婆羅門(欝闍迦):「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現法安、現法樂。何等為四?謂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此中,第一、二、四項都是與經濟有關。佛又告婆羅門:「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何等為四?謂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以上引自南北傳、顯密佛教所共許的巴利經典和漢文阿含經,至於大乘經典高揚般若空性或清淨佛性的不二境界,更不待言。可見得在家人以牟利為目的而經營企業,是佛所允許的,並且可以像出家眾一樣,解脫生死輪迴,關鍵點就是修持佛法。
    再來探討第二個問題,經營企業能從佛法得到啟示嗎?
    緣起正見的原則是「果仗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世俗凡夫只著眼樂果、美事、實有;佛法則講求明因、證理、住空。現代企業源於父權思想的西方資本主義,不可能被時空迥異,說法契理契機的佛陀所談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法悲智雙運,嚴土熟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可以指導企業正派經營,避免資本主義流弊,發揮企業社會責任。
    《佛說長阿含.第二分善生經第十二》載,佛告善生:「六損財業者:一者耽湎於酒,二者博戱,三者放蕩,四者迷於伎樂,五者惡友相得,六者懈墮,是為六損財業。」這是告誡我們要節儉勤奮,如果生活糜爛、懈怠放逸,必然散盡萬貫家財。
    南傳巴利《長部經第三集》,即漢傳《善生經卷一》偈曰:「居積寶貨者,當興為仁義,先學為最勝,次乃為治產。若索以得財,當常作四分,一分供衣食,二為本求利,藏一為儲跱,厄時可救之。為農商養牛,畜羊業有四,次五嚴治室,第六可娉娶。如是貨乃積,日日尋益增。夫財日夜聚,如流歸于海,治產求以漸,喻若蜂作蜜。」生財有道,經營企業要不斷追求新知,學習專業技能。收入分成四分,一分供給生活所需,二分將本求利,一分儲蓄;此外,要有正當職業,要財務管理,要聚沙成塔,小富由儉,大富由心大量大,可以婚娶成家,安定社會,建立大同世界。
    佛教思想博大精深,更重實踐行履;從心法出發,端正身語意業,進而淑世濟人,莊嚴法界。法門八萬四千,隨舉一法,均可應用於任何世間法。限於時間,僅從體相用三大、戒定慧三學,簡單說明佛教與企業經營、企業責任的關涉。
    中國佛教常以體相用三大分析事理:慧是體大、法身、畢竟空性;定是相大、報身、光明莊嚴;戒是用大、化身、大悲遍滿。相用不離體,依體顯相發用,理事圓融無礙,真空妙有,法界緣起,重重無盡,清淨自在。
    在「企業」這個議題上,佛教是體,企業經營是相,企業責任是用。企業主在成立公司之前,應以佛教為體,發菩提心,運用智慧思維設廠、生產、經營、管理、研發、物流、銷售、服務等方面的人地法侶財問題,運籌帷幄,謀定而後動,表相上雖是經營企業,卻以實現企業責任為目的。經營企業時,以佛教的戒定慧、八正道、三十七道品、慈悲喜捨、六和敬、十波羅蜜為依歸,善盡企業責任,照顧到股東、員工、上下游廠商、顧客、生態環境、三千法界的整體利益。
    慧從聞思修、依戒定而得。緣起智慧讓我們體察世界政治、軍事、經濟、金融、市場、思潮、科技、資訊、氣候、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變化;空性智慧讓我們觀照十方三世、創新產品、靈感湧現、超越我執法執、通權達變、出空入有;佛性智慧讓我們清淨平等、當下大圓滿。
    定亦從聞思修、依戒慧而得。欲界定讓我們安和樂利、勤奮工作、享受生活;色界四禪、無色界四空定讓我們遠離五蓋、處變不驚、現法樂住、在競爭激烈的企業情境中安然前進;滅受想盡定讓我們抽離自我的覺受和成見、接受新知、擴大心胸、回歸原點零極限;涅槃淨定讓我們不生煩惱無明、解脫習氣纏縛、蓄積企業活力;一○八種三昧讓我們「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無住生心、成敗不懼、縱浪國際市場、進能攻退能守。
    戒亦從聞思修、依定慧而得。五戒讓我們言行潔淨、降低營運成本、提高企業形象,得現世福報;十善讓我們兼利股東、員工、上下游廠商、消費大眾、生態環境,服務社會,得現世和未來世福報;聲聞戒讓我們永續經營企業,遠離不景氣和衰退的困擾;菩薩戒讓我們建立人間淨土,究竟極樂;密宗三昧耶戒讓我們方便為究竟、即事相為理體。
    體相用一如,戒定慧無二,法報化一身,佛教和企業經營、企業責任三法一諦,有如悉檀新伊字,又如摩醯首羅天三目,不縱不橫,互即互入,運用之妙,存乎當下一念清淨心。
    總而言之,經營企業就是一種修行,而佛法確可助益經營企業的成功,經營企業可以解脫自己的生死煩惱,同時解脫他人的生死煩惱,化現人間淨土。
 
    謝謝大家的聆聽,歡迎批評指教。祝福大會成功,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大家身心健康、事事如意、六時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