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教居士會
進階查詢
  • 查詢關鍵字(限10字內):
  • 日期區間:
    Calendar
  • 至:
    Calendar
  • 送出
您的位置:首頁 > 佛教動態 > 佛教文章
佛教文章
從科學實驗論證密宗即身成就(一)-----連亮森
2014-05-13


從科學實驗論證密宗即身成就(一)
連亮森
    許多人認為佛教是迷信的宗教,認為現在是科學時代,凡是未經科學證實的都是迷信。就如過去有人認為針灸無效,祇因為它不是西方醫學,如今科學已證實針灸確有功效,且為歐美各國爭相研究與臨床應用,您能說針灸是迷信嗎?
    所以不瞭解科學的人,反而「迷信」科學。科學尚未證實的事物,有可能是因為現有科學尚有侷限,無法驗證。假以時日,等科學更加先進時,也許就能證實了。
但人壽命有限,若要等到科學證實佛經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恐怕這輩子永無機緣學佛,將永沉輪迴,豈不哀哉!
    密宗披著神秘面紗,向來被人誤解甚多。其實密宗是佛教之一支,不求神通,重視戒律,強調發大菩提心,學習佛菩薩之大悲願力,尤其是圓覺宗「以禪為體,以密為用」,直修無上密心法。
    本文擬以目前國內外最新科學實驗論證佛教密宗修行即身成就之可能性,望讀者均能深信佛法,究竟解脫。

次原子粒子的運動實驗
    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學物理學家Alain Aspect所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二十世紀重要的實驗,可能會改變科學的面貌。他們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們,例如電子,同時向相反方向發射後,在運動時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十尺或十萬萬里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在一方被影響而改變方向時,雙方會同時改變方向。
    這個現象的問題是,它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任何通訊能夠超過光速。由於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的界線,這個駭人的現象使一些物理學家試圖用複雜的方式解釋Aspect的發現。但是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David Bohm相信Aspect的發現意謂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Hologram)。

全像攝影相片
    全像攝影相片是靠雷射做出的一種三度空間立體攝影相片。要製作一張全像攝影相片,物體首先必須用一道雷射光束照射,然後第二道雷射光束與第一道光束的反射產生繞射的圖案(兩道光束交集的地區),被記錄於底片上。底片洗出後,看起來像是無意義的光圈與條紋組合。但是當底片被另一道雷射光束照射時,一個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就會出現在底片中。這不同於一般印刷式的所謂全像相片,只有狹窄的角度可見立體影像。真正的全像攝影相片沒有角度限制,而且必須用雷射光才可見影像。                                           
    影像的立體不是全像攝影唯一特殊之處。如果一朵玫瑰的全像相片被割成兩半,然後用雷射照射,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即使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後再分下去,每一小塊底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不像平常的相片,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
    全像相片的這種「整體包含於部分中」的性質,給予我們一個全新的觀點來瞭解宇宙現象。過去西方科學要瞭解任何事物,不管是隻動物或自然界現象,均是以分解的方式,研究事物的「部分」,例如西醫將腎與眼睛分開研究,可是中醫認為腎與眼睛有關,認為身體就是小宇宙。全像攝影教導我們,宇宙中的事物與整體相關。                                                  
    這項理論使Bohm建立了另一種解釋Aspect的發現。Bohm 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夠彼此保持聯繫,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多遠,不是因為它們之間來回發射神秘的信號,而是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象」,在較深的層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基本相同來源的實際延伸。
 
水族箱中的魚
    Bohm描述:假設水族箱中只有一條魚,你無法直接看到這個水族箱。如果用兩台電視攝影機拍攝,一台位於水族箱正前方,另一台位於側面,當你看著兩台電視監視器時,你會以為有兩條魚。當一條魚轉身時,另一條也會配合的轉身;當一條面對前方時,另一條會面對側方。如果你未覺察整個情況,你可能會做出結論,認為這兩條魚一定互相心電感應。Bohm說這正是在Aspect實驗中的次原子粒子的情況。
    根據Bohm,次原子粒子之間的超光速連接現象告訴我們,有更深的層次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一種超過我們空間的更複雜空間,就像那水族箱。而且我們會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離的個體,是因為我們只看到部分的現實。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部分」,而是基本整體的片面,這種整體具有全像攝影的結構,就像先前提到的玫瑰一樣無法分割。而且由於現實中的一切都是由這些幻影粒子所組成,於是整個宇宙基本上是一個投影,一個全像式的幻象,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是相互關連的。
    人腦中一個碳原子中的一個電子,連接著太陽表面的一個氫原子中的一個質子,而它們又連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鮭魚、所有跳動的心臟,及天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都交互貫穿著,雖然人類天性總是會去分別宇宙中的種種現象,但一切的分別都僅是假象,而一切的終極本質是一個無破綻的巨網。
    在全像式無分離的宇宙中,時間與空間的觀念也會瓦解,時間與三度空間就像電視監視器中的魚,只是一種投影,只是一種超級的全像式幻象,過去、現在、未來都共同存在。若有適當的工具,將來可能有一天會取出過去古老的影像。

腦部記憶研究
    近幾十年來,許多研究顯示,腦部記憶的儲存不是侷限於特定區域,而是分散於整個腦部。在一九二○年代的一連串實驗中,腦部科學家Karl 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什麼部位被割除,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可表現手術前所學到的複雜技能。但當時沒有人能提出一套理論來解釋這種奇怪的「整體存在於每一部分」的記憶儲存現象。
    至一九六○年代,史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Karl Pribram接觸到全像攝影觀念,才發現了腦神經學家一直在尋找的解釋。Pribram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細胞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佈在整個全像攝影的底片上。換句話說,頭腦本身就是一個全像攝影相片。
    當一個人說「斑馬」時,你不需要笨拙地搜尋巨大的腦部資料庫才能得到答案,祇要直覺聯想,則「條紋」、「馬」和「非洲野生動物」等就會立刻出現。每一項資料都似乎與其他所有資料相互連結,這就是全像攝影幻象的基本特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