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教居士會
進階查詢
  • 查詢關鍵字(限10字內):
  • 日期區間:
    Calendar
  • 至:
    Calendar
  • 送出
您的位置:首頁 > 佛教動態 > 佛教文章
佛教文章
煩惱即菩提---------鄭振煌
2011-11-11


三界如火宅,人生是苦海,人們總是這樣感嘆。五濁惡世,業障深重,修行證果很困難,需要三大阿僧衹劫的漫長時間,學佛人總是這樣洩氣。在家人不能證阿羅漢果,又是重重的一棒打過來,幾時才能見得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呢?

這些都是事實,但講多了反而成為障礙。現代心理學說,負面思想會使一個人變得消極悲觀;佛教唯識學也說,現行薰種子,種子起現行,因緣和合就有果報呈現。

胡適先生說了一句名言:「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佛教弘法師如果老是把負面的話掛在嘴上,信徒的心理陰影就會加深,學佛的信心就會受到嚴重打擊。

二○○七年,馬佛青總會在吉隆坡舉辦「佛法與心理諮商國際研討會」,一位在新加坡從事末期病人照顧工作的朋友說:「佛教徒最不能坦然面對死亡。」在世界各大宗教之中,佛教對死亡的了解最徹底,也提供實際可行的解脫生死之道,而且強調涅槃寂靜可以在活著時證得,不像其他宗教必須等到死後才能蒙主寵召,可是為什麼佛教徒最不能坦然面對死亡呢?

其他宗教不認為現世可以得到救贖,只有在死後才可藉著神的愛而永生,到天堂去享福。也許這就是他們能夠坦然面對死亡,或甚至期盼死亡的原因吧!

佛教的業感緣起、自作自受、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等理論,固然道盡人生宇宙的真理,卻也形成不可承受的重。難怪很多人學佛了反而不開心,雖然聽了很多的佛法,拜了很多的懺,參加了很多的共修活動,但逆境現前時,還是倉皇失措,更何況是面對死亡!

如此說來,修行真的是很難哦?

二○○九年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四日,馬佛青柔佛州聯委會邀請我在馬佛總東甲支會講解《百法明門論》,一位學佛二十餘年卻還嗜肉如命的朋友,在課程結束後告訴我:「老師!我決定要素食了,也不再吃宵夜了。」多年習氣在幾天之內斷了,念頭一轉就海闊天空,可見得修行並不難,完全看有沒有決心和毅力。

《百法明門論》開宗明義就說:「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何為一切法?云何為無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分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如是次第。……言無我者,略有二種:一補特伽羅無我,二法無我。」

五位百法中的前四位九十四法,說明人生和宇宙的真相,屬於世間的有為法;後一位六法屬於出世間的無為法。從表面看,有為法緣起緣滅千差萬別,無為法不生不滅不差不別,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但從究竟的真理看,無為法是「四(指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等四位九十四法)所顯示故」。換言之,有為法所顯示出來的就是無為法。

哪裡找無為法?如何證入涅槃寂靜?必須上山下海才能找到無為法嗎?必須粉身碎骨才能證入涅槃嗎?

其實,無為法到處都是,無為法就在五蘊、六根、六塵、六識、四諦、十二因緣之中,因為有為法的體性就是無為法。我們生活在有為法的世間,只要有智慧,就等於生活在無為法的出世間。

體會了有為法的無我性,就拿到了進入無為法的簽證,因為無為法也是無我。一切處都是道場,一切時都可以修行,因為我們生活在空間和時間之中,而空間和時間既是有為法,又是無為法,證入涅槃寂靜何難之有?

布袋和尚有個偈子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箇靈山塔,好去靈山塔下修。」靈山塔指的就是身,靈山指的就是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修行就從身心的淨化開始。前念迷是凡夫,後念悟是佛。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破萬劫愚,業障深重何懼之有?

學佛人要有頂天立地的承擔和信心,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思維無我,當下就化煩惱為菩提了。